阳澄湖到底是怎么来的?这可要从头说起了。为叙说方便起见,下面把阳澄湖亮相前的所在地,姑称为阳澄地区。 景色清幽,水域广袤,不但有天然水宝库之称,而且是著名的水乡风景区。然而查考历史很奇怪:这座大湖十一世纪前名不见经传,也无人说起。到它现身时,已经是泱泱大湖了。所以关于它的来历有些传说,于史无征的不谈,较有根据的说法是,南宋绍兴年间海潮倒灌到唯亭,所以生成了阳澄湖。海潮倒灌的事《吴郡志》有记载,然而说由此成湖则肯定不确,由于早在北宋年间,就有好几篇文章谈到这座大湖了,当时它叫“阳澄湖”。 阳澄地区的历史相当古老,这有唯亭草鞋山为证。草鞋山距今阳澄湖南岸仅650米,考古发掘证明,这是新石器时遗址,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一带繁衍生息,而且开创了稻作文化。阳澄地区南部正在先民的活动范围内。 春秋时期,这一地区属吴国,由于离海不远,设有阳城等海哨所。自秦设郡县,直到隋朝均属吴县。唐代前期分吴县置长洲,阳澄地区分属长洲县益地乡、依仁乡和吴宫乡。从地貌来看,这一地区东北高,西南低,总体地势低洼。它的东、 中、西部各有一条东北——西南走向的河流,河水南入娄江,或经娄江入吴淞江。这里地广人稀,唐元和年间苏州人口已达十万余户,这里只有几百户。由于土地肥沃,有河水灌溉,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。 由此可知,阳澄湖的形成并非突变,而是较长的演变过程:起因于娄江长期湮塞,导火线则是连续暴雨。它的生成之年当在1033年,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。 不过当时没人承认它是湖,由于水清再大也是暂时现象,只要及时排水,或者发生干旱,大水就会消退。虽然不一定能恢复到三条河道原状,然而至少可以收缩成若干小水泊,问题就不大了。然而老天不帮忙,“姑苏之水,逾秋不退…….积雨之时,湖溢而江壅,横没诸邑”(范仲淹《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》),造成长洲、昆山、常熟等县大批农田被淹。阳澄地区不消说是重灾区,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泡在水里了! 这场洪水很可怕,不但当年庄稼颗粒无收,而且造成三县十万户灾民流离失所!苏州知州叶参在敢懈怠,一方面忙于赈济和安置灾民,另一方面抽调人力排水。然而因“水与江平”,阳澄湖水排水难度很大:对于一些面积不大的水区,围堤排水可以奏效,然而对面积过大的就没有办法了,只能寄望于天燥风大,自然蒸发。这样就让阳澄湖、蓍泽湖等一批新生大湖站住了脚根。后来阳澄湖不断扩展,终于变成了拥有近120平方公里水域的浩淼泽国。
|